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比赛。不仅是一次职业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职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对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次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次全新升级,不仅考察选手的专业技能,更是对选手的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全新的赛制和挑战,经过激烈比拼,我院参赛队伍共收获2枚金牌、1枚银牌、6枚铜牌的好成绩。其中,我院留学生参加国际组比赛获得了1金1铜的优异成绩。
每一项荣誉背后都饱含着艰辛的汗水与付出。让我们来一起走进学院获奖团队,感受水院精神。
创新教学方法 共创辉煌成绩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 金 奖
参赛选手:张艺耀、陈华峰、张家帅、龙炟
指导教师:吴倩、王岸愉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农林牧渔赛道(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组)争夺赛中,我院土木工程分院吴倩、王岸愉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张家帅、张艺耀、陈华峰、龙炟,以扎实的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斩获金奖,展现了贵州省代表队的卓越水平。
赛前,指导老师吴倩和王岸愉仔细研究比赛要求,并制订了周密的训练方案,在合作企业中的实地项目来开展项目教学,创新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将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花卉园艺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机融入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课程项目、考试作品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作品质量、提高效率、培养创新意识和规范操作习惯。
师生齐心协力,克服了设备和材料的缺乏、时间的不足和规程的复杂等重重困难。
花韵连心 传播中式美学
国际组花艺赛项 金 奖
参赛选手:哥斯达黎加Delgado Ureña Sharlyn Olinda(夏琳)
柬埔寨KEO SOUCHING(郭素金)
TONG DANOU(潘玉婷)
HENG KIM EA(王金月)
指导老师团队:马凯、余丹丹
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花艺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艺术语言,传递着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式插花所体现的东方文化魅力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该项目致力于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多元文化魅力,以此传递各国深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愿望。
在我院教师马凯和余丹丹的指导和帮助下,国际教育部的四名同学从对花艺一窍不通,通过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通过对每个作品的精雕细琢、反复练习,最终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哥斯达黎加学生夏琳回忆说:“在比赛之前,我们进行了密集的培训,学习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将金属线塑造成叶子形状、平衡使用天然材料,将它们融入我们的创作中。我们每天从早到晚练习很多小时,辛苦总算有了收获,很开心。”此次获奖不仅展示了我校学子的技能风采和工匠精神,更凸显了我校高质量国际化办学成效。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设国际组赛道,更大范围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参加大赛,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感召力、塑造力和影响力。获奖后,柬埔寨学生潘玉婷在谈到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时说到:“对于我未来职业的新想法是,我想在我的祖国柬埔寨开自己的布店,我要把中国时尚带到柬埔寨,因为我住在这里,我真的很喜欢中国时尚,我想把它带到我的国家,让我的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时尚风格。”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水利工程BIM 建模与应用赛项 银 奖
参赛选手:高政、左国庆、陈豪、杨林武
指导教师:谢洋、陈擎伟
“获得银奖,我们满心欢喜与自豪,这是评委老师对我们努力的肯定,这让我们更自信,也更有信心。在未来职业规划上,我们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担当起水利人的重担,争做大国工匠。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持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走得更远。”在分享获奖感言时,团队成员们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充满了信心。这不仅仅来源于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奖后的信心满满,更是团队成员一次次的通宵战斗、一遍遍地练习、不断改进方案、感知不足和优化过程中的顽强拼搏。
本次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次全新升级,不仅考察选手的专业技能,更对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全新的赛制和挑战,赛项指导教师谢洋、陈擎伟迅速响应,精心选题、组建团队,紧锣密鼓地推进备赛工作。参赛选手积极备战,在短短的备赛时间里,他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不断锤炼专业技能,力求在竞赛中展现出最佳状态。
此次大赛不仅检验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学院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立足技能创新 提升专业技能
境检测与监测赛项 铜 奖
环参赛选手:刘子鹏、杨宇、王丽君、黄梦玲
指导教师:郭磊、柳婷
由水务233王丽君、水工233刘子鹏、水务231杨宇、水务231黄梦玲组成的团队,在指导教师郭磊、柳婷的指导下,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中环境检测与监测表现出色,四位同学团结协作、稳定发挥,展现了出色的竞技状态、扎实的技能水平、卓越的团队精神和优秀的职业素养。
备赛期间,指导教师郭磊、柳婷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结合专业要求和环境检测与监测岗位的实际需求,立足技能创新,积极设计参赛项目,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全面提高参赛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对于获奖,四位同学在分享时说:“获奖,让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这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报。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竞赛不仅是对学生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他们将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宝贵机会。通过竞赛的历练,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掌握了行业所需的操作技能,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克服语言障碍 创新教育方法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 铜 奖
参赛选手:也门khaled ahmed(卡乐)
柬埔寨Glory(李顺良)
老挝Chanlattna Sihaphon(张腊达)
指导教师:吴猛、姚雪珂
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国际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中,贵州水职院留学生团队荣获铜奖,参赛选手分别来自也门khaled ahmed(卡乐)、柬埔寨Glory(李顺良)、老挝Chanlattna Sihaphon(张腊达);指导老师团队:吴猛、姚雪珂。
该赛项获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出色的机械安装能力、高效的团队协作以及对新型电力系统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力。然而在备赛过程中语言沟通障碍,专业术语传达理解难成了团队急需解决的苦难。如讲解“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能源协同调控”概念时,英文对应词汇不全,影响知识传递效率。同时,国外学生因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同,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储备与国内学生有差异,对新型电力系统复杂计算和分析理解吃力。面对困难,指导老师针对语言沟通障碍,准备双语对照资料,鼓励学生用简单英语表达疑问和理解,借助图像、视频辅助讲解。针对技术基础差异,制定个性化基础培训计划,安排基础课程辅导,建立学习小组促进知识共享互补。
奋斗!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 铜 奖
参赛选手:李然、蒙丽、马召雄、黄家铭
指导教师:朱俊俊、王太广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方式和内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面对新的挑战,学院为团队提供了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充足的练习场地,确保学生们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指导老师们针对比赛的特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在专业技能上给予了学生们精心的指导,在心理素质和团队建设上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这种经历虽然痛苦,但也常常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时刻。指导老师朱俊俊和王太广老师总结道:“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开始训练,现在到大三了,一直没有间断练习,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在推动我们不断前进。”
凝心聚力共奋进 同心逐梦谱新篇
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赛项 铜奖
参赛选手:安星、陈旭、李小薯、鲁梦垚
指导教师:王飞、朱晓娟
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项目是通过转炉炼钢技能训练与考核模拟仿真系统全流程开展钢厂的转炉生产流程、优化炼钢流程、改进人员分工体系、创新工艺流程、研究智能化炼钢控制系统,实现炼钢行业的增产降耗,同时团队成员立足专业优势,开发改进高性能检测系统,助力“中国制造 2025”和“双碳”战略目标的早日达成。
比赛期间,在我院王飞、朱晓娟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由22级电气AHK班安星、发电222班陈旭、机器人232班李小薯、发电233班鲁梦垚4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伍获得铜奖。在回忆比赛过程中难忘的瞬间,四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在赛场上与队员互相协助,分享彼此的笑容和汗水的那一刻。鲁梦垚说“在比赛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但是,队友都没有慌张,互相信任,互相帮忙,才顺利完成了这次比赛。在得知获奖的那一刻是非常难忘的,这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也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进一步加强了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专业领域的校际交流,为展示我院职业教育质量和教学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坚定信心谋未来,再接再厉创佳绩
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 铜奖
参赛选手:陈俊、吴洋、李朝翼、张梅芳
指导教师:唐云、刘俊娜
建筑装饰数字施工赛项,涉及多种专业软件,功能繁多且操作复杂,需要学生对复杂软件操作的快速掌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新的数字化工艺、材料引入教学,使学生所学与行业前沿接轨,鼓励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四位同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舞台上的突出表现,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果缩影。
在获得铜奖之后,陈俊、吴洋、李朝翼、张梅芳愈发坚定信念,更铆足劲头、锚定目标前行。“铜奖虽然也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自己与更高水平的差距后,会更有动力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会制定更加详细的学习计划,参加更多的培训、实践项目或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在赛后采访时,指导教师唐云和刘俊娜对这支队伍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他们取得好成绩很有信心。”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展示和较量,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和成长。通过比赛提升了师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展示了学院积极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成果,有效助推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一步推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软件测试赛项 铜 奖
参赛选手:杨明江、张秀禄、陆少伦、潘国钟
指导教师:李超、赵文波
该项目竞赛内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级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任务设计模式,以基于微服务框架的业务系统为被测对象,对接程序静态分析、动态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新技术,全面检测参赛选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知识;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备赛过程中,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同学在软件测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起点差异较大;有的可能已经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测试经验,而有的则是初次接触软件测试,对基本概念都还比较陌生。这使得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起点和进度,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情况。
面对挑战,指导老师李超、赵文波不畏艰难,采用了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杨明江同学回忆备赛时,说到:“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次的模拟演练,老师们一直陪着我们演练到深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能取得成绩的关键。”
文稿整理:龙毅 邵丽霖
图片:教务处提供
一审:李琳
二审:蔡梅
三审: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