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水院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心”铸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时间:2025-04-17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8ca7609b-17f4-4bed-ad9f-b561b01da0df.png

微信图片_20250416093744.jpg

《贵州教育报》4月16日A04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吗?”近日,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水职院)的中外园林史课堂上,沈雯老师用一句提问开启了课程思政之旅。屏幕上,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景如诗如画,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景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景”的人间仙境。“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中国先贤在诗中自我寄托,诗中意境在园林中表达,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尽在眼前。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意境氛围,领略其魅力。

像这样的课程思政场景,在贵州水职院还有很多,它们是学院思政教育创新的生动缩影。学院以“心”铸魂,通过思政课堂的创新、课程思政的融合、辅导员的用心陪伴、校园活动的思政熏陶以及“三全育人”的系统推进,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政课堂活起来:从理论到实践的沉浸式体验

在贵州水职院,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你讲我听”,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学院打造的智慧思政VR展厅,现已成为了学生们的“网红学习地”。

1.jpg

学生在智慧思政VR展厅体验VR课程(袁坤 摄)

展厅内,设置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苟坝会议、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7个红色文化场景,以及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等3个大型水利工程实景和贵阳花溪云顶风电场等4个绿色低碳能源工程实景,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甚至“亲历”其他重大历史事件。

当天,一名学生通过VR参观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后,深受触动:“看到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在解决黔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我明白了水利工程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责任与担当。这种精神也激励我在专业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

“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从单向灌输转变为互动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学院也将继续完善智慧思政VR展厅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库,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持续助力。”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滕湉说道。

课程思政实起来: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培育的深层次融合

“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近日,在水利分院《水工程文化教育》的课堂上,授课老师正在讲述红旗渠的故事。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现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2.jpg

学生在大禹馆上实训课。(龙毅 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精神力量,老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同学们围绕“红旗渠精神对当代水利人的启示”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一名同学说:“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作为未来的水利人,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勇于担当,为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将思政课程融入各专业课程。在《水工建筑物》等核心课程中,老师们将水利精神、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专业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2024年,《以水育人,启智润心——价值引领下的道德品格锤炼》课程荣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高职思政课组一等奖,正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有力见证。

辅导员与学生的双向成长:用爱与责任点亮人生

胡婉仪老师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与袁彦方昕交流的情景。2018年9月初,新生入学,辅导员胡婉仪发现袁彦方昕同学竟退群了,便立即私信联系她。原来,袁彦方昕因家庭矛盾和对未来的迷茫,打算退学。胡婉仪没有放弃,她通过中职班主任、学生管理负责人了解情况,多次与袁彦方昕及其母亲沟通,最终说服袁彦方昕来校报到。

然而,入学不久的袁彦方昕情绪反复,多次旷课,又提出退学。胡婉仪利用下班时间,与袁彦方昕深入交流,得知她对专业不感兴趣、与老师沟通不畅、家庭关系紧张。胡婉仪便从人生目标、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与袁彦方昕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帮助她树立信心。在胡婉仪的鼓励下,袁彦方昕像变了个人,变得认真学习、积极努力,后来还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备考期间,胡婉仪时常给她打气,不仅为她解答英语错题,还分享专业课的学习方法。

2021年8月,袁彦方昕收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本科毕业后,她又通过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成为了贵阳一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袁彦方昕感慨地说:“没有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是她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学会了努力和坚持。”与此同时,胡婉仪老师也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功考取研究生。

4.jpg

学生在心悦馆放松(资料图片)

在贵州水职院,像胡婉仪这样的辅导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耐心、细心和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校园活动燃起来:从课余休闲到思政熏陶的全方位拓展

贵州水职院的校园里,各类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音乐会、班BA、班班有歌声、润泽文化周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3.jpg

班BA比赛中,学生在争抢篮球(李文艺 摄)

4月2日晚,地坤居“一站式”学生社区—润心社区灯光熠熠,“青春扬帆,音悦启航”一站式学生社区音乐会火热开场。街舞校队率先带来的动感舞步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紧接着,声乐演唱、乐队演奏等节目精彩上演,师生热情互动,现场荧光闪烁。活动还增设了校园文化知识竞答环节,“学院是哪年成立的?”“我们的校训是什么?”等问题抛出后,迅速点燃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现场抢答氛围热烈。大家在收获定制文创奖品的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学院副院长盛莉表示:“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育人强起来:从协同推进到成果丰硕的系统性跨越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贵州水职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思政育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4年,学院3人获省教育厅“思政年度人物提名”;1人获“思政新秀”。《以水育人,启智润心——价值引领下的道德品格锤炼》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组一等奖。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类比赛中,学院师生屡获佳绩: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25项。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心悦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思政与心育融合育人”相关课题获省教育厅立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与贵州水投集团、贵州万家灯火等企业合作,共办订单班,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双主体育人。学院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等活动,组织师生开展技术培训、驻村帮扶等,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水职院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依托,以育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贵州水职院将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思政育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