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地质勘查(数字地质方向)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我院初创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校级特色骨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71.4%,其中博士3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57%,双师型教师占比100%。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将掌握工程地质勘查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数字地质技术,适应水利、地矿、建筑等行业需求,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
专业紧跟行业前沿,聚焦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方向,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建模及遥感技术,推动地质勘查与资源开发的智能化转型。同时,注重矿山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矿山与可持续资源开发模式,在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预警、地质环境大数据分析、生态修复数字化设计等领域积极探索,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专业教学条件优越,设有矿物岩石鉴定实训室、土工实训室、工程地质勘察实训中心等6个实训室,拥有乌当、清镇、龙里野外教学实训基地及10余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并依托杨照祥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学习平台,助力培养适应现代地质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培养: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在近几年的全省水利系统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8年主持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岩矿鉴定及地质综合编录技术”赛项,本专业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2021年参加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珠宝玉石鉴定”赛项,本专业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团体二等奖。2021年参加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赛三等奖,2022年参加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地质学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矿物鉴定特征》荣获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标杆作品。
主干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矿物岩石鉴定》、《数字地质软件应用》、《工程地质勘察》等10多门专业课程。课程均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将数字地质技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主要有:地质认识实习、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岗前实践、岗位实习等实训实践。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工程地质勘查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运用先进软件进行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件绘制、三维地质建模以及空间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地质勘查任务。面向地矿、建筑等行业的地质调查员、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群,能够从事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监理、岩土工程检测、岩土测试和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等领域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锻炼,输送生产一线复合型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就业平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以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勇于探索,求实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就业的良性互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重庆凌峰地迈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朗博仪器有限公司、贵州新生合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大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元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生可至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和就业。
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水利水电、矿山勘查、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领域为主,主要从事数字化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测试、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及环境修复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员、地质调查技术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员、矿山勘查技术员、生态修复工程师等。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矿山企业、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擅长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地质数据分析、三维建模、智能监测及生态修复方案设计,能够胜任勘察、设计、监测及环境治理等岗位,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
就业情况:与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贵阳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科建检测有限公司、贵州骏丰建设工程公司、贵州新生合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大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元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率稳居贵州同类专业前列,长期保持在95%以上。根据相关招聘企业信息反馈,就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方面均较高,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职业认证:学生在校期间,我分院将组织课证融通地质调查员职业资格认证。
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1年后,可以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施工以及建设工程监理等方面的一线现场管理工作;毕业3年左右,能够独立开展野外地质勘察任务,具备现场管理能力并能够基本达到二级建造师水平或助理勘察工程师水平;毕业5年可以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具备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并能够达到二级建造师水平或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师水平。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工程造价(水利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水利工程造价理论、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坚实基础,通过工程计量、工程计价、招投标报价及施工阶段合同价款调整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的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成本分析、工程计量与价款支付等能力(会识图、能计量、懂工程、擅造价)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定额原理与实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数字造价技术应用、水利工程经济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开设于2007年,至2017年开设高职专科,教师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在校友邓阿孜造价大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教师参加贵州省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和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概(估)算编制规定及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定额(2022版)编制工作;教师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利工程造价项目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1名,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名,一级建造工程师3名,二级建造工程师11名,贵州省水利建设项目定额造价专家库1名,贵州省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出题专家库1名,“双师型”教师比列达85%以上,校企合作开发模块化活页式校本教材《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采用“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水利工程造价赛项屡获佳绩。
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成水利工程省级开放实训基地、水利水电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乡愁湖土石坝枢纽工程实训基地、水利工程施工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大型实训基地,同时建有智慧水利运维管养综合实训平台、大坝安全监测实训平台等线上教学仿真实训平台。本专业建有校友邓阿孜造价大师工作室、水利工程造价实训、水利工程招投标等11个实训室,能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水利工程计量综合实训、水利工程计价综合实训、水利工程招投标综合实训,与10余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并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认识实习、岗前实践和岗位实习以及求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普瑞君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凯云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生可至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咨询或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群,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投标报价编制、跟踪审计和施工阶段合同价款调整等。
就业岗位: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和工程资料整编、工程施工等工作的造价员(造价工程师)和资料员。
就业情况:我院与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率稳居贵州同类院校前列,并长期保持在95%以上。
职业(从业)资格证书举例:混凝土工(高级)、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员、资料员。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


建设有水工模型实训室、力学与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等20个实训室,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三维仿真实训系统、水工综合实训中心、水利水电工程实训基地、乡愁湖土石坝枢纽等4个校内实基地和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贵州省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杨正策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向国兴省级大师工作室、省级水利水电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各1个和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主干课程:水利工程制图及CAD、水利工程测量、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工程力学与结构计算、水利工程材料与检测、工程地质与土力计算、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智能施工与管理、BIM技术及应用、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水利工程监理实务、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泵及泵站水库调度及运行管理、水利工程智能监测与管理、水利信息化技术等。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利水电工程智能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智能施工技术等知识,具备水工建筑物智能运行管理与安全监测、工程造价文件和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现场智能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智能运行管理、造价管理、建设监理、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贵州省水利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煅炼,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以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勇于探索,求实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上得来”的人才需求;打造良好的就业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就业的良性互动。
专业业绩:
(一)教学能力比赛
(二)技能大赛
2017年以来,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多个国家级奖项。
(三)国际办学成果
2022年第十三届IIIC国际创新发明竞赛中,李小丽率团参加竞赛,一举夺得金奖1项,并在第7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赛中获银奖。
(一)水利工程分院实训设备总资产4500余万元,建成满足各专业实习实训实训室20余个、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
(二)建成水利工程省级开放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大型实训基地,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大中小学每年开展水利科普、节水教育、职工培训5000余人次。
(三)建成世界技能大赛贵州省水处理集训基地
(四)建设智慧水利运维管养综合实训平台、大坝安全监测实训平台、地质认知仿真实训、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仿真实训等线上教学仿真实训平台
(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成水利水电工程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水利工程档案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基地9个,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20余个、双师培养基地2个、荣获全国水利工程与管理双师培养基地。为教师企业实践、学生认知实习、岗前实践、岗位实习、求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就业面向有:水利水电、水务、土木、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土地治理等行业部门,从事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投标、运维管理等工作。
就业情况:采取分院推荐、家庭及亲友推荐、自主创业、应征入伍、西部志愿者等相结合的方式就业,其中以学院推荐为主,学院推荐去向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自2019年以来,我分院整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个别专业稳定在95%以上,2022年我院被评为贵州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
我院与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贵州锦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嘉宇建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科建检测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率稳居贵州同类院校前列。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慧水利方向)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和省级重点专业群之核心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智慧水利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兼职教师3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共12人,占比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7人,占比53%。贵州省技术能手6人、绿色生态工匠4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1人、清镇市市管专家1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智能建造、项目信息化管理、运行维护智能管理等智慧水利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社会处理问题能力,面向智慧水利技术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等工作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设有水利BIM技术实训中心、水工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室等20余个实训室,智慧水利运维管养综合实训平台、大坝安全监测实训平台等线上教学仿真实训平台,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三维仿真实训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综合实训基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乡愁湖土石坝枢纽工程等4个校内实基地和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贵州省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向国兴大师工作室1个及校级大师工作3个、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水利水电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各1个,并与贵州省智慧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智慧水利运维管养综合实训平台。
技能培养:
(1)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近几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3个,其中金奖1个、银奖5个,省部级一等奖17个,二三等奖47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4个。
(2)教师技能大赛
2021年来,团队成员参加“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贵州”贵州省水利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3个、个人一等奖3个、二三等奖若干。
国际交流合作:
(1)输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具备一定中外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输出输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标准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2)成立中巴国际产教合作联盟—中巴水利水电产教合作委员会
(3)留学生培养
专业教师采用中英双语对留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效果好,显著提升了学校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主干课程: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材料与检测、水力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计算、BIM技术与应用、水利工程智慧测量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水电站、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监理实务、农田水利工程、水工程文化教育等。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水利工程施工智能建造、项目信息化管理、运行维护智能管理行业的二级建造师、CAD辅助设计绘图员、工程测量员等职业群,掌握升入本科院校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智慧水利技术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等领域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专门性水利专科学校的核心专业,面向贵州“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发展,向水利行业更迭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为贵州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塑造良好就业平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勇于探索,求实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上得来”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就业的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我校与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智慧水利科技有限公司、贵阳水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贵州锦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嘉宇建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科建检测有限公司等)。与企业合作建成水利水电工程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基地9个,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20余个、双师培养基地2个、荣获全国水利工程与管理双师培养基地。为教师企业实践、学生认知实习、岗前实践、岗位实习、求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水利水电、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环境工程、铁路工程等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工程咨询部门、水利信息开发等单位,从事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监理、工程咨询、信息化技术开发等技术工作。
就业情况:与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智慧水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贵州锦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嘉宇建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科建检测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率稳居贵州同类院校前列,长期保持在85%以上。根据相关招聘企业信息反馈,就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方面均高出贵州同类院校,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现象。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方向)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为省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特色骨干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共14人。具有博士4人、硕士学历的教师17人,贵州省技术能手3人、绿色生态工匠3人,清镇市市管专家1人,贵州五一劳动奖章2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管理等高技能人才。拥有水工模型、力学与建筑材料检测、CAD制图、BIM等20个实训室,拥有省级开放实训基地——水工综合实训中心(大禹馆)、省级产教融合实习基地——水利工程施工实训基地、校园水利水电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乡愁湖土石坝枢纽等4个校内实基地和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拥有贵州省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杨正策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向国兴省级大师工作室、黄国秋大师工作室。本专业建有省级教学资源库,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材料等20门课程近1000个线上课程资源,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三维仿真实训系统、智慧水利运维管养仿真实训系统、水利安全监测系统等软件,教学资源丰富。
技能培养:学生技能培养成果丰硕,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近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全省技能竞赛中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银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5项,其他奖项若干。
国际交流合作:
(1)输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本专业是第一个与巴基斯坦合作办学的水利类专业,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得到巴基斯坦官方认证。
(2)成立中巴国际产教合作联盟—中巴水利水电产教合作委员会
(3)留学生培养
中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现已实施两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英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好,显著提升了学校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校企合作:
与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水务集团、贵州水利实业等省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校企合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锦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贵州三蒲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嘉宇建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科健检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能工巧匠进校园、教师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建筑材料与检测、水利工程测量、水力分析与计算、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水文计算、BIM技术及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监理实务、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工建筑物结构构造、水利工程建造工艺及流程、水利工程管养及维修等知识,具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监理、造价文件编制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贵州省及大西南水利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锻炼,输送生产一线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就业平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团队的智慧和努力,勇于探索,求实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上得来”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就业的良性互动。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水利水电、土木、市政、交通工程、环境工程、铁路工程等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监理、工程咨询等技术工作。
就业情况:我校作为全省唯一的水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大中专水利人才缺口年均1000人以上,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就业率稳居贵州同类院校前列,长期保持在95%以上。根据相关招聘企业信息反馈,就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方面均高出贵州同类院校,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智能水务管理专业(生态修复方向)


专业简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45%,其中教授1人,双师型教师占总人数的91%。培养面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智能监测保护、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知识,具备区域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河道生态整治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河道整治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拥有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创研中心、水生态修复治理实训基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水利工程实训基地、化学实训室、生物实训室、世界技能大赛贵州省水处理技术集训基地、泵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实训室、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虚拟仿真实训室、城镇供水虚拟仿真实训室、力学与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实训室等10余个校内实训室;水贸校污水厂、娃娃桥再生水厂和争旗冲再生水厂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技能培养: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在近几年的全省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7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三等奖。2019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二等奖。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水处理技术赛项,获得国赛三等奖。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处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三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CAD)与BIM技术、水务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及检测、水力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智能控制、水环境智能监测与评价、水处理工程技术、湿地生态工程技术、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河道整治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水泵与水泵站等。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智能监测保护、水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知识,具备区域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河道生态整治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河道整治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立足于贵州水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煅炼,输送生产一线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贵州水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亟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高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河道、湖泊、水库等管理单位、基层水务局、河道管理部门、水体生态监测等水务行业从事城乡水务智能管理、河道整治与管理、河湖健康评价、水污染监测与治理、生态水利工程智能运行与管理等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等技术工作。
升学通道:一是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铜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免试就读全省本科院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就读全省相关本科院校。

智能水务管理(供排水方向)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师资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45%,其中教授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2人,技术能手3人,绿色生态工匠2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1人。双师型教师占总人数的91%。培养面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智能监测保护、水务工程运行管养、城镇给排水技术等知识,能够从事城乡水务智能管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利工程智能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实训条件:目前拥有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创研中心、世界技能大赛贵州省水处理技术集训基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化学实验室、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虚拟仿真实训室、城市供水虚拟仿真实训室、泵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实训室、力学与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实训室等10余个校内实训室;水贸校污水厂、娃娃桥再生水厂和争旗冲再生水厂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技能培养: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在近几年的全省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7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三等奖。2019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二等奖。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水处理技术赛项,获得国赛三等奖。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水处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国赛团体三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2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24年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资源环境与安全赛道三获铜奖。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扎实,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教师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CAD)、水利工程CAD与BIM技术水务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及检测、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水力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评价与智能管理、电气智能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城镇给排水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智能控制、水处理设备智能运行与管护、水环境智能监测与评价、水处理工程技术、水务工程施工项目智能管理、水泵与水泵站等。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智能监测保护、水务工程运行管理、城镇给排水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的水利工程技术员、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员、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城乡水务智能管理、河道整治与管理、水污染监测与治理、水利工程智能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特色:立足于贵州水务行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煅炼,输送生产一线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贵州水务行业发展亟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高技能人才。
就业岗位及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政府与事业单位:水利部门、环保局,从事智慧水务规划与监管;水务企业: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厂,负责水处理设备智能运行与维护;科技公司:参与智慧水务平台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有:水处理工艺运行、水处理设备维修、水质化验检验、管网运行维护等, 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校与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水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楚天两江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习就业、科研课题、课程实训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