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走出来 引进去——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纪实
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水院)的校园里,带着异域口音的留学生们分布在教室、宿舍、运动场上,或有讲泰语,或讲孟加拉语,或讲英语,或讲不太流利汉语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构成了一幅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20岁的孟加拉国留学生米图说,中国是我心中圣地,这里人民勤劳友好,经济发展迅速,来中国留学是我的福分。我在贵州水院学习三年毕业回国后,将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带回国,争取当一名水利建筑设计师,为孟加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自2016年成立以来,贵州水院调整办学思路,把学院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不断摸索,积极开拓,整合学院自身的优势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院校建立教育合作平台,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在教师互访、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探索前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走出去引进来携手并进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纪实
留学生在水职院学习日常
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
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中国自古就有“唇齿相依”的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担当和中国职责。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国家,有实力帮助“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毫无疑问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贵州水院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201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设有水利工程类、电力工程类、土木工程类、管理工程类四大专业群,现有高职生近7000人,中职生3600多人。建校60多年来,贵州水院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理念,秉承“自强崇实、德技双馨”的校训,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育了数万名水利电力类应用型合格人才,为贵州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作为贵州唯一的一所水利水电类专业院校,贵州水院具有明显的优势。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宏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支撑、桥梁和纽带,贵州水院2016年11月取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后,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于2017年3月成立对外交流合作处,主动服务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院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突破贵州水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推动科研国际合作,加强外事管理制度建设,国际化办学空间得到极大延伸。
贵州水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三年来,贵州水院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先后与美国、瑞士、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孟加拉国、哥斯达黎加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25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其中的16所院校、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开展国际化办学,大有益处。一是拓展视野,走得远,看得多,能够让师生对本国专业知识水平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增强民族幸福感,利于开展工作;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把水利水电等专业技能送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三是顺应学院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平台,贵州绝大多数高校都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只不过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起步较晚,需要经验,贵州水院的先行试水,既可以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探索可行新路,也可以为贵州水院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杨志宏说。
面对未来,贵州水院将继续从学院实际出发,以项目为龙头,积极稳妥、富有实效地推进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院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以职业教育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切入点,为政府间经贸合作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开通渠道,使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经济文化发展。
打通留学生交流通道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相邻、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自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坚持加强政治互信,务实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往更趋密切,各领域合作都取得长足进展。
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区域,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更是“一带一路”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交流机制倡议成立了“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表明职业教育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我省几乎所有高校均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国际学生的高职高专院校已从无到有,增加到如今的21所,形成了“立足东盟、面向亚洲、辐射欧美”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8年秋季,贵州水院也迎来了第一批国际留学生,共19名,其中孟加拉国11名,泰国8名。
“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起步较晚、知名度较低、竞争力较小,很多人甚至认为招收国外留学生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专利。”贵州水院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人徐瑶雅说。为了弥补这块短板,在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水院依托国际性的教育协会和机构,由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走出国门、或参加留学生中国教育展等多种方式,寻求校际、校区合作方式,共建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宣传贵州水院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并借助贵州省政府来黔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以及学院自身的奖学金项目,扩宽留学生来源渠道。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由水职院主办的首届技能竞赛现场
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突破性成绩后,贵州水院加强学习兄弟院校和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经验,配备专门的管理队伍,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负责国际学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在生活方面,建立“一对一”中外学生互帮服务机制。根据自愿原则,选拔本院优秀学生,与国际学生结成“学伴”,实施“一对一”帮助。打造留学生公寓,出台相应的国际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为国际学生营造良好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教学”方面,为国际学生开设书法、太极拳、中国剪纸等特色课程,并安排每个月一次外出实践,到贵州特色企业以及水利工程实地进行参观学习,体验和了解贵州地道的民族民俗文化及传统建筑,以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和贵州特色的理解。
“虽然我才来学院不久,但是我喜欢这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让我感觉非常幸福,孟加拉是我的家,这里也是我的家。”米图毫不犹豫地表达出对贵州水院的喜爱。
“学校很温馨,老师和同学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我非常喜欢这里。虽然我们只在这里学习短短的3个月,但是以后我还会来中国,去北京、去上海,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泰国留学生李妍说。
据贵州水院国际学生班主任余丹丹介绍,泰国学生是来短期交流学习,孟加拉国学生则是接受三年制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国际学生首先集中学习汉语,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测试后,再根据国际学生本人意愿选择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
“学生漂洋过海来到贵州水院,肯定是有点不适应的,所以不管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会对他们的生活求学诸多方面加倍关心,为学生过生日,带学生亲手做贵州美食,消除他们在这里的陌生感,为他们的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余丹丹说。
步履坚定结硕果
走出去,步履铿锵坚定。2016年11月,贵州水院在取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后,学院院长陈海梁就参加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团,赴瑞士学习借鉴该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校区共建合作机制、制造业、软件业等相关专业建设、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先进经验。2017年5月,学院与美国辛克莱学院就中外办学进行商谈;8月,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2017年6月,学院院长陈海梁带队赴印尼、柬埔寨参加2017年印尼留学中国(贵州)教育展,与6所印尼院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2017年7月,学院师生一行24人到台湾育达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加强两岸高等教育的合作与沟通,有效构建双方的教育交流平台。
2017年11月,学院对泰国三所公办职业院校和一所私立综合性大学进行参访,并成功签订合作备忘录。
......
两年多以来,贵州水院跨越山和大海,步履不停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美国、瑞士、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2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并与其中的16所院校以及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同时,19名国际学生成功入校就读,学院知名度有了提升,交流合作空间得到了拓展。
学院实施双向互动,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除了选派教职工到国(境)外参加教育展、培训、互访交流考察等国际教育活动外,还积极推荐学生参加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每名学生由教育厅颁发一次性奖学金5000元,学院再按1:1配比颁发5000元奖学金,共选派了54名学生前往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中短期交流学习,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水职院首批赴海外交流学习学生顺利抵达马来西亚,并在吉隆坡机场大厅合影
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贵州水院的境外办学也在先行试水、探索新路。
在2018年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贵州水院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探索暨亚龙丝路学院洽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隆重举行,洽谈会上贵州水院和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柬埔寨马德望地区理工学院签署了共建“柬埔寨·马德望地区理工学院-中国·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的项目,并进行揭牌。
柬埔寨·马德望地区理工学院-中国·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拟于2019年初挂牌,办学地点设立于柬埔寨马德望地区理工学院。根据协议,柬方提供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负责项目宣传、合作专业招生及管理,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为丝路学院提供部分教育设备、软资源、技术培训认证服务等,而贵州水院则负责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方法、职业标准、教学模式、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派遣合作专业教师赴学院进行授课。
水职院与柬埔寨马德望地区理工学院共建亚龙丝路学院签约仪式
此次国内外职业院校及企业三方携手境外办学,旨在把亚龙丝路学院建设成为中柬两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范,从而为柬方和在柬中国企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真正让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让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走出去”,实现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目标。
同时,贵州水院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教学,还引起了哥斯达黎加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兴趣。今年10月,哥斯达黎加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院长亲赴贵州水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哥方希望引进贵州水院的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和哥斯达黎加政府申请开办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贵州水院院长陈海梁表示,在未来,学院将在原有基础上,把握新的定位,瞄准新的目标,以新的举措开拓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局面,逐步将贵州水院发展成为一所全国知名、省内一流、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文| 徐瑶雅 余丹丹 贵州日报记者 冉阿建)
上一篇:孟加拉学生喜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