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千年灌溉工程
时间:2025-02-17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江西这片红土地,创造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水利奇迹。其中,有一座被誉为江西“都江堰”的古陂,2016年12月20日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就是槎滩陂。
槎滩陂水源是汇聚山泉而成,顺着地势奔流,上下游落差达147米。周矩经过细致的考察,选择在河水转弯、水流缓慢处拦河筑坝,以减轻流水对坝体的冲击,使陂坝坍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陂坝顶高略低于河岸,洪水期陂坝没入水下,大量的江水就从坝顶上溢出进入老河道,兼具防洪减灾的功能。槎滩陂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中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理念,充分发挥了水陂潜能,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周矩父子和千千万万参与筑陂护陂村民的智慧。
不仅如此,周矩为更好地管理陂堰积极推行“陂长制”。为杜绝“以陂谋私”,避免日后的纷争,周矩与当地乡绅共同协商,最终订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五彩文约”。被称为“仁、义、礼、智、信”的五个名绅大族,轮流担任陂长,负责管理水的分配与维修工作,从而使槎滩陂成为“乡族共有资源”,实现了周矩建陂“不得专利于一家”的初心。
千余年后,槎滩陂依然流水潺潺,灌区面积已达6万余亩。同时,它还与江西抚州千金陂、潦河灌区、上堡梯田入选了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安澜见证之旅”,成为人们深刻体会古人治水智慧,见证长江安澜、百姓安居的重要遗存。
主播丨张诗剑审核丨陈锐监制丨樊弋滋统筹、文案、责编丨罗景月美术设计丨杨桦
《拜水问道槎滩陂》《农耕文化的根脉——江西的古陂与灌渠》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